不同車型的冷卻水系統(tǒng)有何差異?

不同車型的冷卻水系統(tǒng)存在諸多差異。

燃油車的冷卻任務主要是發(fā)動機冷卻、變速箱冷卻、乘員艙制冷/制暖,冷卻方式成熟,發(fā)動機水冷、變速箱油冷、乘員艙制冷用空調、制暖用發(fā)動機余熱。

電動汽車的冷卻任務為電機冷卻、乘員艙制冷/制暖、動力電池冷卻/加熱,冷卻方式不斷進化,電機從水冷到油冷,電池從風冷到水冷、冷媒冷卻,冷卻管路與電池包設計深度結合。座艙冷卻方面,燃油車和電動車都用空調,座艙制暖,電動車從 PTC 加熱到熱泵空調,輔以電機余熱,電池加熱有 PTC 加熱或電機余熱。

在電池冷卻方面,早期電池采用風冷,后普遍用水冷,如嵐圖琥珀電池采用側面隔熱+底部散熱方案,彈匣電池在方形電池較小側面設計導熱結構,麒麟電池則大膽采用側面水冷散熱&隔熱+較小側面隔熱的方案。

對于熱泵空調,冬季較冷時,與 PTC 制暖相比,熱泵空調能顯著降低能耗,其效果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整車熱管理管路設計。

混動車的冷卻系統(tǒng)復雜,防凍液需滿足內(nèi)燃機、電動機和電池系統(tǒng)的溫度管理,常采用長效型防凍液。新能源車的防凍液要有高熱傳導性能,常采用電池專用冷卻液或全合成防凍液,能有效延長電池壽命。傳統(tǒng)油車防凍液選擇基于車型和冷卻系統(tǒng)特點,常見有乙二醇型或無機酸型防凍液。

冷卻液有重負荷型和輕負荷型,添加劑不同,使用車型不同,輕負荷防凍液多用于小型汽車、輕型卡車等鋁材質冷卻系統(tǒng),重負荷防凍液多用于重型卡車等鋼材質、鑄鐵材質冷卻系統(tǒng),且輕負荷防凍液不能用于重負荷車型,重負荷防凍液可用于輕負荷車型但不能混用。

發(fā)動機正常工作對溫度有要求,需冷卻系統(tǒng)調節(jié),過度冷卻或冷卻不足都會有不良影響。汽車水冷系多為強制循環(huán)式,由散熱器、水泵、風扇、冷卻水套和溫度調節(jié)裝置等組成。散熱器有管片式和管帶式,水箱蓋能增加冷卻系統(tǒng)壓力等。冷卻液要粘度小、流動性好、冰點低、沸點高、防腐蝕性好等。

不同車型更換防凍液方式不同,德系車能輕松“動態(tài)換液”,日韓系車則需鉆車底擰螺絲放水,這是因膨脹壺設計理念不同,德系車膨脹壺帶壓力,日韓系車膨脹壺無壓力。

特別聲明:本內(nèi)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奧迪A4L
奧迪A4L
28.98-40.08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長安福特嘉年華動力表現(xiàn)出色,能滿足不同駕駛需求。它提供多種動力配置,1.5T發(fā)動機高速動力強勁,0到100km/h加速8秒;1.5L發(fā)動機注重市區(qū)前段爆發(fā)力,起步超車響應快;1.0升EcoBoost發(fā)動機兼顧動力與燃油經(jīng)濟性,綜合工況油耗低
奔馳 SL500 的油耗表現(xiàn)因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同級別車型中處于合理水平。工信部公布的百公里油耗為 12.3L,實際駕駛時,若保持溫柔駕駛,如在高速公路用舒適模式巡航,油耗可低至 9.1 升;而全力加速或在擁堵路況下,油耗則會上升。車輛
豐田霸道的油耗與駕駛習慣關系十分密切。駕駛習慣中的急加速、急剎車等行為會讓油耗大幅上升,因為車輛自身較重,這樣的操作會增加發(fā)動機負荷,從而消耗更多燃油。而平穩(wěn)加速和減速能有效降低油耗。不同路況下駕駛習慣對油耗影響也不同,市區(qū)頻繁啟停時不良駕
季節(jié)因素不會改變油耗計算方法,但會影響油耗結果,從而在計算油費等情況時需將其納入考量。因為不同季節(jié)氣溫有別,夏季氣溫高,空調使用頻繁,油耗約增加 20%;冬季氣溫低,北方車輛阻力增大、汽油霧化不良等,油耗升高,不過南方溫差不大時冬天油耗可能
上劃加載更多內(nèi)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