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前10月利潤3895億增4.4%,但利潤率仍低于工業平均水平"
**汽車行業前10月利潤3895億增4.4%,但利潤率仍低于工業平均水平**
2025年1-10月,中國汽車行業在產銷規模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4%至3895億元,但行業利潤率僅為4.4%,顯著低于下游工業企業6%的平均水平。這一數據再次凸顯了行業“規模與效益失衡”的結構性矛盾,盡管政策刺激與市場復蘇推動收入增長,但成本壓力與競爭內卷持續侵蝕盈利空間。
**規模擴張難掩盈利疲軟**
前10個月,汽車行業累計生產2733萬臺,同比增長11%;實現收入88778億元,同比增長7.9%。然而,成本增速(8.7%)高于收入增速,導致利潤增速(4.4%)顯著滯后。單月數據同樣呈現分化:10月收入同比增長8.6%至10543億元,利潤同比大增13.7%至412億元,但利潤率3.9%仍低于去年同期的4.1%,反映短期波動未能扭轉長期盈利低迷趨勢。
**單車毛利下滑暴露行業困境**
縱向對比顯示,汽車產業鏈單車毛利已從2017年的2.3萬元逐年遞減至2025年前9月的1.4萬元。盡管“以舊換新”等政策刺激銷量,但原材料價格波動、終端降價促銷及產能過剩導致行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惡性循環。以頭部車企為例,比亞迪、吉利等雖營收增長超20%,但凈利潤增速普遍低于營收增速,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利潤下滑。
**政策效應與行業自救并行**
9月以來,利潤率環比略有回升(9月為4.4%,8月為3.4%),表明反內卷政策及大宗商品價格趨穩對成本端有所改善。但行業利潤率仍徘徊于歷史低位區間,與2017年6.1%的峰值相去甚遠。專家指出,構建健康競爭生態需政策與市場協同:一方面需強化對非理性價格戰的監管,另一方面車企需加速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如智能駕駛與海外高端市場拓展。
**庫存與應收賬款風險隱現**
截至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6.82萬億元(同比增長3.7%),應收賬款27.69萬億元(增長5.1%),顯示終端銷售承壓及資金周轉效率下降。若需求端動能減弱,行業或面臨進一步利潤擠壓。
當前,中國汽車產量占全球份額超30%,但利潤規模與國際巨頭差距顯著。如何從“大而不強”轉向“既大又強”,將成為未來行業破局的關鍵命題。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