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豪擲1億港元增持小米,持股比例突破23%釋放信心信號

**雷軍豪擲1億港元增持小米,持股比例突破23%釋放信心信號**

在港股市場持續震蕩的背景下,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以真金白銀的增持行動向資本市場傳遞堅定信號。11月24日,雷軍通過全資控股公司Team Guide Limited斥資超1億港元增持260萬股小米B類普通股,平均每股作價38.58港元。此次增持后,其持股比例攀升至23.26%,進一步鞏固了控股地位。

**逆勢增持背后的戰略意圖**

盡管小米第三季度財報表現亮眼——總營收1131億元,同比增長22.3%;經調整凈利潤113億元,同比激增80.9%——但股價卻與業績背道而馳。自6月27日年內高點61.45港元以來,小米股價累計跌幅超35%,市值蒸發逾5300億港元。面對市場低迷,雷軍選擇以“回購+增持”組合拳應對:本月20日、21日,小米連續兩日回購2150萬股,耗資超8億港元;年內累計回購金額更達23億港元,位列港股科技股前列。分析人士指出,管理層密集出手,既是對短期估值修復的押注,亦是對長期戰略的背書。

**汽車業務成增長新引擎**

此次增持恰逢小米汽車業務里程碑時刻。11月20日,第50萬輛小米汽車下線,從量產到規模化僅用1年7個月,刷新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紀錄。財報顯示,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及AI創新業務收入達290億元,同比增長199%,首次實現單季度經營盈利7億元。10萬輛的交付量與26萬元的平均售價,印證了高端化路徑的可行性。雷軍此前在社交媒體強調“行勝于言”,此番增持或進一步強化市場對汽車業務盈利潛力的預期。

**市場分歧中的價值重估**

資本市場對小米的估值邏輯正經歷重構。一方面,手機×AIoT核心業務基本盤穩固(三季度收入841億元),AIoT設備全球連接數突破10億臺;另一方面,研發投入驅動的創新業務尚未完全體現在股價中。中信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汽車業務盈利拐點顯現,小米“硬件+軟件+服務”的生態協同效應將逐步釋放。此次雷軍增持,或許成為扭轉市場悲觀情緒的催化劑。截至11月24日收盤,小米股價微漲1.52%至38.66港元,但距離年內高點仍有37%的空間。

在科技巨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創始人的資本動作往往比財報數字更具說服力。雷軍此次增持,不僅是對財務數據的認可,更是對小米“跨界融合”戰略的長期押注。能否借此打破“低估值陷阱”,仍需觀察后續業務落地與市場信心的共振。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8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奔馳改色雙色經典的顏色搭配方案眾多。比如邁巴赫 S 級常見的“黑白配”,鋼琴白與亮黑的組合,純粹且彰顯高貴質感;邁巴赫 S450 典藏版的文石銀搭配紅寶石黑或碳灰藍,獨特又典雅;還有 GT 銀與納多灰的搭配,科技感與低調奢華并存。這些經典配
汽車車門改色對車輛年檢的影響需分情況看待。若改色面積未超車身總面積 30%,且未改動重要部件,通常無需辦理變更手續就能通過年檢;若超過 30%,只要在改色后的 10 日內前往車管所申請變更登記,完成相關手續后也可通過。不過,不能將車輛改涂為
若想選到有好售后服務保障的太陽膜,需從品牌、參數、質保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知名大品牌因具備全產業鏈生產工廠與全國連鎖門店,在品質把控與售后處理上更有優勢;關注透光率、紫外線阻隔率等參數,能確保產品質量達標;而官方電子質保等明確的質保政策,則為
進口轎車輪胎價格普遍高于國產轎車輪胎,兩者價差一般在 200 - 1500 元左右。通常來說,進口轎車輪胎價格多處于 400 - 2500 元之間,國產轎車輪胎價格則在 200 - 1000 元區間。這一差距源于多方面因素,進口輪胎在原材料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