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汽車納入政府采購 政策紅利加速千億賽道"
**氫能汽車納入政府采購 政策紅利加速千億賽道**
隨著財政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20日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征求意見稿)》,氫燃料電池汽車首次被明確納入政府采購目錄,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列,標志著政策層面對氫能產業的實質性支持邁入新階段。這一政策突破不僅為地方政府采購氫能車輛提供了制度依據,更被視為撬動千億級市場的關鍵支點。
### **政策破冰:從模糊到清晰的產業定位**
過去一年,氫能汽車政策經歷了從“鼓勵方向”到“剛性指標”的轉變。2024年12月,財政部雖提出公務用車新能源占比不低于30%,但未明確氫能車型是否納入統計;2025年3月,交通運輸部等三部門印發補貼細則,將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納入更新補貼范圍,每輛補貼8萬元。而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發布,徹底消除了政策模糊地帶,為氫能汽車在市政環衛、公共交通等領域的規?;瘧娩伷降缆?。
地方政府已率先響應。廣州巴士集團10月采購5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總金額達6000萬元;廣州市天河區城管執法局擬采購千萬級氫能環衛車;佛山市8月批量采購50輛氫能環衛車,訂單總額超4000萬元。這些訂單直接拉動產業鏈上游需求,從催化劑、儲氫設備到加氫站建設,形成閉環效應。
### **市場冷熱交織:銷量下滑與資本狂歡**
政策暖風難掩市場現實。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同比降幅超50%,全年銷量預計不足7000輛,與“十四五”期間累計推廣近3萬輛的目標形成反差。加氫站覆蓋率低、儲運成本高、終端售價昂貴等問題仍是制約商業化落地的瓶頸。
然而,資本市場卻呈現另一番景象。A股燃料電池概念股年內平均漲幅達38%,凱美特氣、中材科技等個股股價翻番,11月以來17只概念股創年內新高。12家企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厚普股份、龍蟠科技增幅超50%。機構調研顯示,頭部企業正通過技術突破降低成本——如濰柴動力氫燃料電池功率提升至300kW,億華通與鵬飛集團簽署350輛氫能商用車訂單,產業鏈各環節逐步成熟。
### **政策紅利背后的產業化邏輯**
政府直接采購被視為氫能汽車“商業化初期”的生存保障。當前行業仍依賴政策驅動,但示范城市群項目即將于2025年收官,倒逼企業加速技術迭代。內蒙古等地的綠氫項目(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超60%)與呂梁氫能重卡制造基地的投運,標志著產業向低碳化、規?;D型。
分析指出,政府采購的“穩定訂單”可緩解企業短期現金流壓力,但長期發展需依賴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若氫能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能在未來五年內接近燃油車水平,疊加加氫網絡完善,市場或迎來爆發式增長。
**結語**
氫能汽車納入政府采購,既是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也是產業從培育期邁向成熟期的關鍵一躍。在千億賽道的競逐中,能否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將成為企業突圍的核心命題。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