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智駕團隊擴至1800人,年投70億加碼AI駕駛
**小米汽車智駕團隊擴至1800人,年投70億加碼AI駕駛**
2025廣州車展首日,小米汽車以一組硬核數據回應行業質疑:智能駕駛團隊規模突破1800人,其中博士占比達108人,2025年AI領域研發投入超70億元。這一規模已躋身國內智駕領域第一梯隊,而技術落地的成效更為直觀——自7月26日發布1000萬Clips版本以來,輔助駕駛功能活躍率高達90%,用戶累計行駛里程突破3億公里,成功避免潛在碰撞45.7萬次。
**從“追趕者”到“效率標桿”**
盡管被質疑入局較晚,小米汽車通過高強度研發投入快速構建技術壁壘。副總裁李肖爽在發布會上透露,團隊以“三地協同”模式運作,北京、上海、武漢三大研發中心聚焦感知算法、決策規劃等核心模塊,由葉航軍、陳光等四位頂尖博士領銜攻堅。這種配置使得小米在短短一年內實現輔助駕駛系統迭代效率提升300%,用戶泊車輔助調用次數突破3096萬次,成為高頻剛需功能。
**數據驅動的技術進化**
“智駕的本質是AI,而AI依賴數據閉環。”李肖爽強調。目前小米智駕系統日均處理1000萬級真實道路場景,通過強化學習模型不斷優化長尾場景應對能力。最新發布的HAD增強版引入世界模型技術,將極端工況下的決策響應速度縮短至0.1秒。這種技術沉淀直接反映在用戶端:47.3萬活躍用戶中,高速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使用率已達7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產能與技術的雙線突破**
同步披露的還有制造端進展:小米汽車第50萬臺整車正式下線,全年35萬臺交付目標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分析人士指出,小米通過“自研算法+規模量產”的組合拳,正在改寫智能汽車成本結構。據悉,其下一代智駕硬件成本有望降低40%,這將進一步加速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普及。
在車展現場的體驗區,小米展示了全場景代客泊車、無保護左轉等復雜功能演示。一位參展的供應商評價:“他們的技術路線很務實——用大數據迭代解決‘能用’問題,再用AI優化‘好用’體驗。”隨著70億研發資金的持續注入,小米智駕生態或將在2026年迎來更顛覆性的突破。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