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車企兜底購置稅,年末買車咋選?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全額免征購置稅政策即將落幕,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將減半征收。在此背景下,截至 11 月 13 日,理想、蔚來、奇瑞等 17 家主流汽車品牌紛紛推出購置稅兜底方案,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聯合發布的政策,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間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可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 3 萬元;2026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期間購買的,則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每輛減稅額不超過 1.5 萬元。并且從 2026 年起,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純電續航需達到 100 公里才能享受購置稅減免。
這些車企推出的兜底方案核心承諾類似,即年底前鎖單用戶,若因車企生產或運輸原因導致跨年交付,車企將全額補貼購置稅差額。補貼形式多樣,有購置稅差額補貼券抵減車價、尾款現金減免或交付后現金返還等,補貼范圍涵蓋車企旗下全部或部分車型,最高額度為 1.5 萬元。
車企此舉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部分熱門車型交付周期較長,像小米汽車 APP 顯示,10 月 28 日下訂小米 YU7,預計交付時間長達 45 - 48 周;理想 i6 車型的交付周期為 16 - 19 周,排產已至明年。消費者現在鎖單,可能 2026 年才能交付,會承擔購置稅增加的成本,兜底方案可消除這一顧慮。另一方面,年末是車市沖刺階段,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5 年 10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77.2 萬輛和 171.5 萬輛,市場滲透率首次突破 50%,達到 51.6% ,車企想借此促銷搶奪市場訂單。
從市場反應來看,政策與車企舉措拉動了市場熱度。2025 年 1 - 10 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 1300 萬輛,同比增長約 33%,占整體汽車銷量的 46.7%。消費者的購車緊迫感增強,部分消費者因熱銷車型需排隊,轉而選擇交付周期更短的平銷車型,推動了車市整體熱度上升。
不過,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種兜底方案只是今年年末的暫時行為,不可持續。長期來看,隨著政策技術門檻提升及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分化將加劇,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的車企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面對 17 家車企的兜底政策,年末打算買車的消費者在選擇時,除了關注購置稅補貼,還需綜合考量車輛性能、品牌口碑、售后服務以及實際購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