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尿素液生產尿素的工藝原理是什么?
汽車用尿素液生產尿素主要有兩種工藝原理。一種是從工業尿素提純,在 70 - 75℃水解,30℃以下結晶來提高純度;另一種是通過尿素熔融液體直接生產,利用尿素生產中特定溶液經閃蒸后加入超純水勾兌。前一種投資少、生產靈活卻能耗高,后一種生產成本低、產品質量好且生產連續。不同工藝各有特點,以滿足不同規模的生產需求 。
先來說說從工業尿素提純的工藝。在70 - 75℃的環境下,尿素于水溶液中開始水解。這個溫度區間能促使尿素分子與水分子發生特定的反應,打破原有的化學結構。隨著水解的進行,一些雜質和不利于達到車用尿素標準的成分開始游離出來。當溫度降至30℃以下時,尿素從水溶液中重新結晶。在這個過程中,尿素的分子結構重新排列組合,純度也大幅提升。通常用工業一級尿素水解結晶一次,就能達到車用尿素的標準要求,產出比例為1.5:1 。雖然這種工藝投資少,生產較為靈活,適合小規模生產,但它需要多次進行蒸發、過濾、干燥等步驟,能耗較高,生產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
再看通過尿素熔融液體直接生產尿素溶液的工藝。在尿素生產過程中,料液槽里的尿素溶液(溫度85 - 90°C,尿素含量70% - 75%)經過閃蒸出去游離氨。之后,直接加入超純水勾兌成32.5%的尿素溶液。其背后的化學反應原理較為復雜,液氨與二氧化碳在高壓下生成液態甲銨,液態甲銨脫水又生成尿素熔融體。這種工藝可避免尿素造粒環節產生的雜質,同時減少尿素溶解再結晶過程帶來的水和熱量消耗,具備生產成本低、產品質量好、生產連續的優勢,適合規模化生產。
總之,這兩種汽車用尿素液生產尿素的工藝原理,各有優劣。工業尿素提純工藝適合小規模、靈活性高的生產;而尿素熔融液體直接生產工藝在大規模生產中展現出成本和質量上的優勢。不同的生產廠家可根據自身的生產規模、成本預算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工藝來生產符合需求的車用尿素。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