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申請全民智駕商標,能否落地?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當下,“全民智駕”這一概念如一顆投入汽車行業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近期,天眼查App顯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比亞迪全民智駕”“天神之眼全民智駕”商標,國際分類為網站服務,目前正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全民智駕這一概念,由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于2025年2月提出,其核心要義是通過降低成本,讓高階智駕系統得以普及,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比亞迪此次申請商標的舉動,無疑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人們不禁要問:比亞迪申請的全民智駕商標,究竟能否落地?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全民智駕的推進有著諸多利好因素。在技術領域,近年來智能駕駛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自動泊車功能日益成熟。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更是一大亮點,它將高階智駕普及到7萬元級市場,全系標配藍標版,采用純視覺方案。這使得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到智駕帶來的便利,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車輛可自動變道超車,大大減輕了駕駛員的疲勞。
政策層面同樣為全民智駕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陸續出臺法規條例,為智能駕駛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其中,《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作為國內首部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于2025年4月正式施行,這無疑為智駕技術的落地應用營造了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
然而,全民智駕商標要真正落地,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智能駕駛技術雖然取得了進步,但距離完全成熟還有一段路要走。復雜的路況、多變的天氣等因素,都可能對智駕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構成考驗。而且,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技術的接受程度也參差不齊,部分人對其安全性仍存在疑慮。
比亞迪申請全民智駕商標,是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重要布局。這一商標能否落地,既取決于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也與市場的競爭和政策的持續支持息息相關。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全民智駕能否從概念變為現實,走進大眾的生活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