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收緊下“老頭樂”的生存與轉型
2025 年,“老頭樂”這種曾風靡城鄉的交通工具,駛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隨著各地新規密集落地,政策收緊讓“老頭樂”的存續空間不斷壓縮。
“老頭樂”正式名稱為“低速電動車”,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紀 90 年代的三輪農用車等。憑借小巧靈活、價格在 1 萬 - 3 萬元親民的優勢,成為中老年人短距離代步首選。從 2013 年起,中國低速電動車市場連續數年高速增長,形成年產 100 萬輛、拉動經濟 1000 億元、上下游從業人員約 100 萬人的產業規模 。
但如今,形勢急轉直下。2018 年 11 月,六部門發布《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受清理整頓影響,大批企業停產整頓。此后產量連年下滑,到如今市場顯著萎縮,年銷量跌至不足 30 萬輛,領軍企業雷丁也在 2025 年 2 月破產重組。
各地對“老頭樂”的需求端管理力度也在加大。2025 年 6 月 30 日,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要求已購“老頭樂”等非法車輛自行報廢處理。北京六環外也對其限行。截至 2025 年,全國仍有 28 個省份未明確“老頭樂”上路標準,部分地區靠“運動式整治”,缺乏長效機制,但整體整治趨勢已然明確。
面對市場困境,企業開始各尋出路。部分企業將產品改裝出口美國,前兩年銷售額年增長率達 30%,但 2023 年 7 月受雙反政策打擊,出海業務受阻;部分轉型生產新能源汽車,如雷丁轉型就未達預期;還有企業堅守服務中老年群體維持經營。
在農村及城郊地區,公共交通覆蓋率不足 35%,老年人為接送孩子、就醫等被迫選擇“老頭樂”。北京某社區調查顯示,72%的老年人認為“老頭樂”是“唯一買得起、用得上的代步工具”。這反映出“老頭樂”雖存在諸多問題,但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老頭樂”未來該何去何從?專家建議,加速《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落地,將合規車輛納入機動車管理,強制上牌、買保險;參考歐盟標準設定安全閾值。同時,在農村地區推廣“共享電三輪”,政府給予補貼降低使用成本,北京試點的“適老化公交”也是不錯的嘗試。此外,利用科技賦能監管,如河北高速安裝的 AI 識別系統。
在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老頭樂”行業必須在生存與轉型中做出艱難抉擇,而如何平衡好安全與民生,也考驗著社會治理的智慧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