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取消汽車限購,京滬放開尚待時機
近期,業界圍繞取消汽車限購展開熱烈討論,其中京滬等地放開限購的時機成為焦點話題。
7 月 28 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吳松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發表專論文章,再度將“汽車限購”這一老話題推到臺前。吳松泉認為,當下擴大內需是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汽車限購已不符合中央做強國內大循環、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要求。
自 2019 年起,中央政府及相關部委在多個政策中提出破除乘用車消費障礙,放寬甚至取消汽車限購。2023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 13 部門印發通知,提出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今年 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指出,要推動汽車等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盡管政策引導方向明確,但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 6 個城市仍在實施限購限行政策。以京滬為例,交通擁堵狀況是影響限購放開的重要因素。今年 6 月,上海市交通委指揮中心介紹了交通流量情況,數據顯示,與 5 月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海市快速路工作日日均累計擁堵時長有不同程度增加,道路交通指數雖有環比、同比 10%的降幅,但交通壓力依然較大。在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 TomTom 發布的全球擁堵城市排名中,北京的擁堵指數為 37%,位居第 15 位。
對此,有專家表示,放開限購需謹慎。一方面,若簡單放開,多年積壓的購車需求集中釋放,可能加劇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另一方面,目前限購城市搖號中簽率仍然偏低,例如深圳 2024 年第 1 期搖號,個人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中簽率僅為 0.25%,無購車指標限制了汽車消費。而汽車產業在我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汽車產值占中國 GDP 比重、汽車消費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均在 10%左右。
吳松泉建議,2026 年 1 月前,國家層面應要求各限購城市全面、徹底取消汽車限購。但就當前情況而言,京滬等地要放開限購,還需綜合考量交通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因素,尚有待時機。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