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億!第三批消費品“國補”下達
690億!第三批消費品“國補”下達
7月25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吳蓋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第三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全面下達,專項用于支持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這無疑給消費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點燃了盛夏的消費熱情。
2025年總額3000億元的國補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此前1月和4月已累計撥付1620億元,此次690億元資金的下達,使今年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已達2310億元,剩余690億元將于10月到位。
財政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本次690億元資金進行了精準分配。資金分配充分考慮各地區人口規模、2024年政策成效以及當地消費潛力等關鍵因素,并非平均分配。在2024年政策執行中表現突出的湖北、江蘇等地區獲得更多傾斜。資金分擔方面,中央承擔90%(約621億元),地方配套10%(69億元),部分省份如湖北、江蘇還額外追加資金,實際補貼池超過690億元。
此次國補在補貼覆蓋范圍與標準上也有新變化。家電類新增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等12類產品,一級能效補貼售價的20%(單件上限2000元),二級能效補貼15%(上限1500元),空調每戶限補3臺。數碼類中,手機、平板、智能手表補貼售價的15%(單件上限500元),每人每類限購1件。汽車類的補貼力度也不小,燃油車報廢換新能源車,可疊加補貼并免購置稅,最高補貼1.5萬元;新能源車置換無需報廢舊車。此外,深圳、江蘇等地還提供地方疊加福利,綜合補貼率近30%。
自2025年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成效顯著。截至7月16日,全國共有2.8億人次申領補貼,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電和音像器材、文化辦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22.9%,乘用車零售量增長10.8%,有力支撐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 。
接下來,相關部門將繼續發力。按計劃10月會下達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督促地方分領域分時段細化資金使用計劃,優化補貼發放方式;加強產品質量和價格監管,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確保“國補”政策規范實施,讓消費者真正受益,推動消費市場持續繁榮。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