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禁燃”,產業何去何從

歐洲汽車“禁燃”,產業何去何從

近日,歐洲交通與環境聯合會發布《歐洲汽車來到十字路口》報告,指出歐洲汽車在“禁燃”議題上面臨關鍵抉擇,其走向對整個產業影響深遠。

2025 年 5 月,歐盟通過燃油車禁售修正案,將原定于 2035 年的全面禁燃計劃推遲至 2040 年。這一變動背后,是多方利益的激烈博弈。德國、意大利等汽車工業強國強烈反對原計劃,擔心產業鏈遭受沖擊與大量就業崗位流失,畢竟德國汽車業直接從業者超過 60 萬人。同時,2024 年歐盟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僅 12%,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 30%,這些現實因素促使政策延期。這一修正案是多方妥協的結果:傳統車企獲得技術轉型的寶貴窗口期,避免工廠大規模關閉;歐盟在推進碳中和目標時保障了產業穩定,防止經濟下滑;環保組織雖接受階段性讓步,但強調合成燃料必須實現 100%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合成燃料”成為焦點。合成燃料如 e-Fuel,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碳捕獲技術合成,理論上可實現“零碳燃燒”。保時捷已投資 1 億美元在智利建廠,奧迪豐田等也在積極布局。然而,合成燃料面臨諸多困境。成本方面,目前其生產成本約為 4.65 美元/升,是傳統汽油的四倍;能效上,在等量可再生能源條件下,電動車續航里程是合成燃料車的五倍;環保層面,燃燒過程仍會排放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被環保組織批評為“偽綠色方案”。

面對政策調整,傳統汽車企業采取“雙軌策略”。電動化轉型上,大眾、奔馳等國際品牌加速與中國企業合作,大眾投資小鵬、Stellantis 入股零跑,借助中國成熟供應鏈降低成本。合成燃料領域,保時捷計劃到 2030 年,80%的新車使用 e-Fuel;寶馬研發氫燃料內燃機,但目前這些技術多集中于高端車型。行業專家指出,合成燃料更適合航空和重型卡車等難以電動化的領域,而非主流乘用車市場。歐盟也規定,2030 年后燃油車必須 100%使用合成燃料,并將于 2026 年重新評估技術可行性。

歐洲汽車“禁燃”之路波折不斷,未來產業走向充滿變數。技術競賽與政策博弈將持續并存,傳統車企、歐盟以及環保組織等各方都在這場變革中尋求自身利益的平衡點,而歐洲汽車產業最終如何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理想L6
理想L6
24.98-27.98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別克君威與同品牌其他車型相比,優勢在于設計、空間、動力、配置等多個方面。設計上,家族化飛翼式前格柵等元素讓其時尚大氣且辨識度極高。空間寬敞,4904/1863/1461mm的長寬高與2829mm的軸距,無論是車內乘坐還是后備箱裝載都能很好滿
5萬以下新皮卡適合短途運輸與日常代步場景。開云電皮卡純電驅動,1.68萬元的售價搭配110公里續航,很適合日常短途出行拉些小物件;神騏F30搭載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強勁,空間大,滿足日常拉貨所需;五菱小旋風價格親民,能應對常見的運輸
大眾不同車型的價格表差異主要受生產成本、市場供需、車型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生產成本涵蓋原材料與勞動力成本,這些成本增加會推動車價上升;市場供需關系是關鍵,供大于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則價格上漲;車型配置從基礎到高配,功能和舒適度提升,價格也
15款奧迪Q5車況對賣價影響極大。汽車如同精密的藝術品,其車況的優劣直接關乎價值幾何。若車況良好,車身無劃痕、內飾整潔、核心部件運行穩定,賣價能輕松達到較高水平;若車況一般,有少量瑕疵,價格會有所下降;而車況較差,如歷經重大事故、部件故障頻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