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車企“價格戰”緊急踩剎車
7月,汽車市場的“價格戰”緊急踩下剎車。此前,車市價格戰打得火熱,各大車企為搶占份額,紛紛推出限時優惠與降價促銷活動,廣告投放也不斷加大。
比亞迪在這場價格戰中動作頻繁,然而進入7月,其在全國叫停“限時一口價”,涉及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優惠達5.3萬元,啟用新購車政策。幾乎同一時間,長安等車企也接連宣布取消限時優惠。與此同時,特斯拉中國宣布Model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上調1萬元。
這一波價格戰的急剎車,讓市場氛圍瞬間改變。上半年,尤其是新能源車領域,價格戰如火如荼。各種“限時優惠”“現金補貼”“零首付”手段頻出,吸引眾多消費者涌入展廳,刺激了銷量提升。但長期“打價格牌”,也讓車企利潤空間不斷壓縮。
政策層面的紅線亮起。5月底,工信部與中汽協聯合發文,痛斥“無底線價格戰”,指出行業利潤率已跌至3.9%的歷史冰點。6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文章,將價格戰定性為“扭曲市場機制”的行為。此外,降價對銷量的拉動效應急劇衰減,價格刺激逐漸失效。
對車企來說,過度依賴價格戰提升銷量,無疑是飲鴆止渴。利潤空間被壓縮,研發創新資金相應減少。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缺乏持續創新投入,車型更新換代慢、技術落后,很快就會被淘汰。
此前在經銷商大會上,車企們已意識到問題嚴重性,開始公布一系列決定,如精簡SKU,減少繁雜車型配置,讓生產和銷售更聚焦;實施庫存熔斷機制,避免庫存積壓惡化 。
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可能無法再享受“骨折價”購車的快感,原本期待的更大優惠也落空。但從長遠看,車企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產品質量、優化售后服務、加強技術研發上,消費者未來買到的車質量可能更可靠,售后服務更貼心,車輛技術含量也更高,擁有更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更長的續航里程等。
7月車企“價格戰”的剎車,標志著汽車行業競爭模式正從價格戰逐步向價值戰轉變。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