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十年變遷:性價比新勢力崛起
過去十年間(2015 - 2024年),德國汽車市場歷經深刻變革,一場圍繞性價比的價值重構正在上演。
受供應鏈成本攀升、電動化轉型投入增加及能源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德國乘用車的平均零售價格從3.0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5.7萬元)攀升至4.7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增幅達56%。但與此同時,汽車功能價值也在躍升。ADAS智能輔助駕駛、車聯網、大屏信息娛樂系統等新技術逐漸從“選配”變為“標配”,單車功能價值激增,十年間德國乘用車的整體功能價值增長74%,配置功能增長幅度高于價格增長幅度。
在產品配置功能價值的變化中,安全性能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其權重從15%擴大至25%,從第四位躍升至第二位。這既源于歐盟法規的強制要求,也與消費者認知變化以及愈發嚴格的NCAP測試有關。信息娛樂和互聯技術項目的權重同樣顯著增加,而設計特點和舒適性的價值權重有所下降,動力系統保持穩定,反映出消費者興趣正朝智能輔助駕駛、車載娛樂屏幕、車聯網等技術功能轉移。
研究機構引入“性價比”(配置價值價格比)對德國汽車市場各品牌進行研究,結果令人矚目。德國市場品牌平均性價比為34%,傳統主流品牌性價比為37%,它們習慣依賴品牌溢價,配置升級相對遲緩。高端品牌性價比約為28%,采取高價低配策略。
然而,以特斯拉、比亞迪為代表的新進入者打破了這一格局,它們的性價比高達44% - 45%。這些新勢力提供了更低的價格和更豐富的配置,諸如更寬大的車載信息娛樂屏幕、座椅電動調節、輔助駕駛功能等,還有更前衛的外觀設計、皮革座椅和大尺寸天窗等,這些配置在傳統品牌產品中并不常見。
德國汽車市場十年的演變,是技術革命、消費需求升級與產業轉型深度交織的結果。“技術民主化”正突破傳統品牌價值的束縛,性價比定義權逐漸轉移。對于進入德國市場的中國車企而言,這無疑是重要啟示。中國車企應繼續強化“性價比”優勢,以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功能等技術配置亮點的“科技感”彌補品牌溢價方面的不足,在較低價格和豐富配置間找到平衡,打造“物有所值”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