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合資車和國產車在技術研發方面到底差在哪里?
合資車和國產車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上。在研發投入上,合資品牌資金實力雄厚,每年投入金額大且占營業額比例高,這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而國產車研發投入相對較小,限制了核心技術的突破。核心技術方面,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傳統領域,合資車技術更成熟,不過在新能源領域,國產車已取得出色進展。差距雖存,但國產車也在不斷奮進。
先看研發投入。以大眾集團為例,2018年其研發支出高達158億美金,占營業額的5.7%。如此高額的投入,使得大眾在技術創新上有更多資源去探索前沿領域,進行新技術的試驗與應用。反觀國產車,像吉利汽車2017年約1.2萬名研發人員,2017年研發支出約3億元,2018年上半年研發支出2.23億元,占營業額比例0.42% ;廣汽集團2018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7.07億元,占營業額比例4.59%。投入上的差距,讓國產車在關鍵技術研發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尤其在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的攻堅上,因資金有限,進展相對緩慢。
再聚焦核心技術。發動機方面,自主品牌車企在進排氣和電噴開發上較為薄弱,燃油發動機在兼顧動力和省油上與頂尖水平存在差距。變速箱領域,整體自主車企在燃油車變速箱領域任重道遠,不過在混動變速箱方面嶄露頭角。底盤方面,國產車在調校零部件整合能力和整體研發實力上稍顯不足。然而,國產車也有亮點,奇瑞在發動機設計上獨具優勢,比亞迪在ISU控制系統開發較為先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成績斐然。
總之,合資車和國產車在技術研發上雖有差距,但國產車憑借自身努力,在一些領域已取得突破。未來,國產車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技術實力,有望縮小與合資車的差距,在汽車市場綻放更耀眼光芒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學習電瓶修復去職業學校是合適的。職業學校擁有專業的師資隊伍,能傳授系統且科學的電瓶修復知識與技能;完備的教學設施,可讓學員進行大量實踐操作,積累豐富經驗。像魯洪職業培訓學校、山東省菏澤市花城職業學校等,都有專業的電瓶修復課程。魯洪職業培訓學
舊電瓶修復視頻中提到的修復液確實有效。修復液的主要成分包含鉬酸銨等化學物質,能通過化學反應清除電池內部硫化物與雜質,恢復活性物質,修復微觀結構,提升充放電性能。添加修復液后經一次完全充放電,行駛里程可增加5到15公里,多次充放電后電池容量能
導致高爾夫電瓶需要修復的情況有蓄電池電量不足、終端腐蝕、充電系統故障等。當蓄電池電量不足,如電壓低于指定范圍,車輛啟動會困難,電子設備電量也會不足;終端腐蝕表現為終端和電池排線連接處出現白色或綠色腐蝕物;充電系統故障則是電池充電困難,發動機
汽車維修服務點的維修設備十分重要。維修設備種類多樣,涵蓋診斷、維修和專用設備等。檢測儀器能快速診斷故障,讓維修人員迅速定位問題;維修工具可提高作業效率;保養設備有助于延長汽車使用壽命。先進適用的設備能降低誤診概率,保障車輛行駛性能和維修安全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大眾ARTEON怎么樣?
大眾ARTEON優惠信息有哪些?
大眾ARTEON空間怎么樣?
大眾ARTEON性能怎么樣?
大眾ARTEON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大眾ARTEON安全配置怎么樣?
大眾ARTEON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