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生產流程中的物流配送是如何規劃的?
汽車生產流程中的物流配送規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物料分類及配送拉動方式,總裝車間物料及配送方式分為大件采用順序上線 JIS 模式、中小件采用成套上線 SPS 模式、中大件采用“1 物流”模式、小件采用雙箱物流模式,且呼叫指令傳達方式不同,JIS 和“1 物流”通過線邊軟按燈來呼叫,雙箱物流和 SPS 分揀區通過生產拉動系統 PPS 自動呼叫。
其次是規劃方案制定,包括物流運行模式、上線方式、物流路線、生產設備布局、倉儲布局等。
再者,要確定合理的庫存量和物料周轉量,物流活動應與生產節拍同步,以減少在制品的庫存。
還需結合精益管理,優化全鏈條效能,改進物流指標。
在規劃過程中,要考慮車間生產信息,如年度產品大綱、車型的生產綱領、工藝路線、生產方式、工作班制等。
同時,要根據車型物料特征,分析零件的種類、單車用量、使用工位、供貨性質、供貨方式等。
對于平面布置,要根據線體的平面布置分析物流卸貨、待檢、存儲、分揀配套區域的形狀和面積,以及物流路線及區域移動情況。
物流供貨模式主要由看板供貨、排序供貨和計劃供貨三者結合。
在車間物流區域總體規劃方面,基本分區方法為卸貨區、檢驗暫存區、存儲區、分揀分裝區、配送區、混雜區等,且要遵循搬運線路設計原則,盡量避免交叉,設計成“一個流”。
在卸貨區域場地布局上,卸貨可分為側面卸貨和后卸貨,要考慮其場地面積大小和布置方式。
檢驗存放區面積設定要根據到貨零件分類進度及點貨、外觀檢驗所用時間內的到貨量決定。
存儲排序區規劃分為區域規劃、物料庫位規劃,要計算相關面積和做好庫位地址編碼管理。
分裝區布局要根據分裝總成件種類、占地面積、操作空間和工藝流向進行。
配套區布局要依據內部配送周期和配送周期內排序小車占地面積決定。
混雜區要設置安全庫存,安全庫存量根據緊急訂貨周期和每天消耗量計算。
線旁物流區域要滿足裝配工位需求和物流配送人員周轉物料需求。
車間內部物流路線要遵循最短和流向合理原則,確定物流路線要考慮路線傾斜、路面條件、氣候環境、起止點情況等。
車間內部通道規劃要注意流量經濟性、空間經濟性和危險條件,通道寬度根據相關因素計算。
叉車作業通道寬度根據特定公式計算。
在車間搬運設備規劃方面,要明確主要種類和作業工時分解,計算物流設備需求。
物流包裝及容器具規劃要遵循確認原則和總體要求,優先選擇合適的包裝和容器具,并確定物流容器周轉量。
總之,汽車生產流程中的物流配送規劃是一個復雜但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以實現高效、精準的物流配送。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