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車企一季報:比亞迪逆襲,誰在掉隊?

2025 年一季度,9 家車企財報新鮮出爐,車市格局正發生深刻變革,比亞迪強勢逆襲,部分車企卻在發展浪潮中掉隊。

在營收領域,比亞迪以 1703.6 億元的成績一馬當先,近 5 年其營收從 409.9 億元一路飆升,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優勢展露無遺。吉利汽車也表現出色,營收達 725 億元,同比增長 25%,銷量達到 70.4 萬輛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33.9 萬輛,轉型成效顯著。然而,其他 7 家車企的營收狀況卻不容樂觀。賽力斯由于車型換代,營收 191.47 億元,同比下降 27.91%;曾經的行業巨頭特斯拉,營收 193.35 億美元(約 1394 億元),連續兩年下滑,且被比亞迪超越;上汽營收 1408.6 億元,已連續 5 年下跌;東風汽車更是深陷困境,一季度營收僅 26 億元,與比亞迪的營收差距從 2021 年的 9 倍擴大到如今的 64 倍,同比下滑 2 成。

凈利潤方面,差距更為明顯。比亞迪以 91.55 億元的凈利潤位居榜首,近 5 年凈利潤暴增 37 倍。其全球銷量達 100.08 萬輛,高端車型市場表現出色,自研芯片和電池技術在降低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吉利汽車凈利潤為 56.72 億元,同比增長 264%,銀河、極氪等品牌協同發展,成本控制與智能化布局取得良好效果。賽力斯憑借問界 M9 的出色表現,凈利潤達到 7.48 億元,成功扭虧為盈。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汽一季度凈虧損 7 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 160%;長城凈利潤為 17.51 億元,但同比下滑 45.6%。特斯拉凈利潤為 29.51 億元,同比下滑 71%,從 2022 年一季度到 2025 年一季度,凈利潤減少了 209 億元。

從研發投入來看,各大車企都在積極布局未來。比亞迪一季度研發投入總額達 142.23 億元,同比增長 34.04%;特斯拉研發投入 102 億元,同比增長 22.40%;吉利研發費用為 33 億元,同比增長 24.55% ;賽力斯研發投入 10.51 億,同比增長 10%。

綜合來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比亞迪憑借全面的優勢實現逆襲,而部分車企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變化,車企們需不斷創新和優化,才能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5.19-17.39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漢蘭達新款相比老款,雖無明確具體數據對比,但從新款來看在后備箱尺寸設計上更注重實用性和靈活性。新款漢蘭達5座版行李廂內部尺寸為1100mm(長)/1160mm(寬)/830mm(高),7座版在第三排座椅未折疊時為400mm(長)/1200m
英菲尼迪 G25 的內飾設計簡約時尚且充滿科技感,盡顯豪華質感。其座椅采用真皮材質,符合人體工程學且具備記憶功能,帶來舒適體驗。中控臺設計靈感源自鋼琴鍵盤,簡潔大氣,按鈕布局合理,中央控制臺運用合金材質并做了功能分區。此外,自發光儀表盤藍白
特斯拉灰色車在不同地區的銷量表現有所差異,在歐洲是主流顏色,占比達 24%,但在國內和北美市場,并非最受歡迎的顏色。在歐洲,當地的文化底蘊、消費觀念與市場環境等因素,共同造就了灰色車型較高的受歡迎度;而國內白色因文化寓意等因素更受青睞,北美
豐田 2000GT 在市場上極為稀缺。這款車誕生于 1967 年,1970 年停產,總共僅生產 351 輛。它最初為日產設計后由豐田接手,研發投入巨大,發動機由雅馬哈研發,生產復雜,設計工藝對零部件及組裝要求苛刻。而且,隨時間流逝,一些車輛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