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 quattro 壁虎的歷史演變是怎樣的?
奧迪quattro壁虎的歷史演變豐富且意義深遠。1977年奧迪受啟發開啟相關研究,1980年第一代quattro問世,空心傳動軸設計,差速鎖需手動操作。此后不斷迭代,1986年采用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實現動力自動分配等。最初,壁虎是quattro四驅系統的象征,代表強抓地力,后來因諧音美好,逐漸成為裝飾和祈福符號。如今雖壁虎標志被棄用,但quattro技術仍是奧迪實力象征 。
1988 年,第三代 quattro 與自動擋車型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駕駛的便利性與適應性,讓更多消費者能夠輕松體驗到四驅系統帶來的優勢。1994 年,第四代 quattro 加入“EDL 電子差速器系統”,如同為車輛的行駛安全又增添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使車輛在復雜路況下的通過性和穩定性得到大幅增強。
第五代 quattro 對托森 A 中央差速器進行優化,與 ESP 的配合更為緊密,讓車輛在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時更加游刃有余。到了第六代,應用于 SUV 的 quattro 采用托森 C 型差速器,為奧迪 SUV 車型在不同地形下的行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而第七代 quattro 采用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能夠自動精準地調整前后輪動力分配,將四驅技術的性能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壁虎標識也經歷了從功能性到裝飾性的轉變。最初只有奧迪四驅車型原廠自帶壁虎標識,隨著時間推移,因其諧音“庇護”“避禍”,深受廣大車主喜愛,各種款式的貼紙應運而生,路邊隨處可見的壁虎標識,很多已與車輛是否四驅并無關聯。
奧迪 Quattro 壁虎的歷史演變,見證了奧迪在汽車四驅領域的不斷探索與創新。quattro 技術從誕生到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奧迪的智慧與匠心,即便壁虎標志成為過去式,但 quattro 技術依舊是奧迪在汽車領域實力與創新的有力見證,為無數消費者帶來卓越的駕駛體驗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