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車輛的排放標準是怎樣的?
環衛車輛的排放標準并非固定統一,常見的有國Ⅴ、國Ⅵ等標準。國Ⅴ標準對底盤柴油發動機的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作出限制;國Ⅵ標準更為嚴苛,在國Ⅴ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排放限值,采用多種技術實現更嚴格要求,如 EGR、DOC 等技術裝置。不同型號規格的環衛車輛,排放標準可能存在差異,在選擇時需依實際需求關注其具體標準,確保契合環保要求 。
國Ⅴ排放標準與歐洲第五階段標準相當,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廣東部分地區更早實行。京津冀地區自 2016 年起,輕型車、公交、環衛車輛等就必須滿足“國Ⅴ”標準。相較于早期的國Ⅰ至國Ⅳ標準,每提升一個階段,單車排放的污染能夠降低 30%至 50%,國Ⅴ標準的實施對凈化環境、改善空氣質量貢獻顯著。
而國Ⅵ標準在排放要求上更上一層樓。相較于國Ⅴ標準,其排放標準提高 30%以上,氮氧化物減少 77%,顆粒物減少 67%,還引入了 PN(顆粒數量)的限值要求,加嚴了排放耐久性、OBD 相關要求,同時增加了整車實際道路排放測試要求和限值。為實現國六標準,灑水車在發動機以及后處理系統上進行了諸多改進,增加了電子節氣門、EGR 等部件。國六灑水車后處理器增加了 DOC 和 DPF,排氣先經過 DOC,然后經過 DPF,最后到 SCR。
以不同型號的環衛小型灑水車為例,4×2 小型灑水車排放標準為國Ⅴ排放;6×4 中型灑水車、8×4 大型灑水車和 6×6 越野灑水車的排放標準為歐Ⅴ或歐Ⅳ標準。環衛垃圾車的排放標準通常也需符合國六標準,以此限制有害氣體排放。
總之,環衛車輛的排放標準在不斷發展進步,從國Ⅴ到國Ⅵ,愈發嚴格與精細。不同類型和規格的車輛有著不同標準,這都是為了更好地契合環保需求,助力環境保護與空氣質量提升。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