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英文名字的歷史演變是怎樣的

阿斯頓馬丁英文名字最初為“Bamford & Martin Ltd.”,后演變為“Aston Martin”。1913年公司以創始人姓氏命名為班福特和馬丁有限公司。1914年因在阿斯頓Hill Climb賽事獲勝,“阿斯頓·馬丁”嶄露頭角。1923年正式定名為阿斯頓·馬丁。在這百年間,不僅英文名字確定下來,其車標也歷經多次演變,從字母組合到帶翅膀造型,不斷更迭,每一次變化都承載著品牌的發展與變遷 。

1921 年,阿斯頓·馬丁迎來了第一個標志,字母“A”和“M”相互重疊在圓圈內部,簡潔而又直接,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品牌的獨特身份。這個標志雖然簡單,卻蘊含著品牌最原始的力量。

到了 1927 年,翅膀元素首次取代圓圈出現在標志中,同時字母變為公司全名“Aston Martin”。翅膀的加入賦予了品牌一種騰飛的寓意,象征著阿斯頓·馬丁對速度和夢想的不懈追求。

1930 年,標志迎來了一次重要的改變,機翼造型變得更加時尚、動態,青銅色也改為了銀色,使標志看起來更加銳利、富有質感。這一變化不僅展現了品牌在設計上的進步,也反映出阿斯頓·馬丁不斷進取的精神。

1932 年,翅膀上長出了“羽毛”,變得更加光滑,公司名稱被精心刻在銀色中心的黑色矩形內,顏色也變為金色和黑色,使得整個標志更加精致、莊重。

此后的幾十年間,標志仍在不斷演變。1950 年大衛·布朗的名字出現在阿斯頓·馬丁字樣上方;1971 年白銀被金色取代;1972 年大衛·布朗名字消失,主色換為冷灰色,線條為金色。1984 年標志進行簡化,機翼變得更加現代化,富有質感。

2003 年,隨著品牌新全球總部的落成,機翼再次現代化,線條更顯優雅。2022 年 7 月 21 日,阿斯頓·馬丁發布全新品牌標識,在重返 F1 的基礎上進行更新,標志展平簡化,綠色標志框重新出現,展現出品牌全新的風貌。

阿斯頓·馬丁英文名字的確定與車標的演變,是一部生動的品牌發展簡史。這些變化見證了品牌在不同時期的追求與探索,承載著阿斯頓·馬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內涵,也讓它在汽車歷史長河中始終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9.0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豐田雅力士的燃油經濟性相當出色。這款車搭載雙 VVT - i 發動機,能在保證 1.6L 排量下實現卓越動力輸出的同時維持較低油耗,氣門結構減少零件摩擦,配合 EFI 燃油供給系統可動態調整噴油量。不同動力總成車型的油耗表現良好,實測平均百
寶馬 320Li 的空間能夠滿足家庭日常使用。該車長*寬*高為 4734*1811*1453mm,軸距達 2920mm,為寬敞空間奠定基礎。前排腿部與頭部空間寬敞,后排不僅空間充裕、橫向空間足且地板平坦,乘坐三人也不擁擠。車內儲物空間設計合
當汽車輪胎出現花紋磨平、鼓包、老化開裂、補胎次數過多、磨損不均勻、年限過長、駕駛感受異常以及胎壓異常等情況時,就需要更換了。輪胎花紋深度低于 1.6 毫米(部分地區要求 2 毫米),抓地力和排水能力下降,影響行車安全;鼓包意味著內部鋼絲斷裂
救援換輪胎和自己動手換輪胎的成本相差較大,少則幾百元,多則數千元。自己動手換輪胎,主要成本是備胎或新輪胎的費用,普通家用車國產中低端品牌小規格輪胎三四百元,中高端合資品牌大規格高性能輪胎上千元甚至更多。而救援換胎,除輪胎費用外,還涉及出車費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