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牌的自動駕駛技術有何差異?
不同品牌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技術、性能、安全性和市場接受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技術層面,國外品牌在傳感器等關鍵技術上往往更領先,部分采用純視覺方案,有的則是多傳感器融合;性能上,有的品牌能實現高速公路全自動駕駛,穩定性和舒適性更佳;安全性上,緊急情況處理能力各有高低;市場接受度上,國外品牌普遍較高,部分國內品牌正在奮起直追。這些差異共同構成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元格局。
在模擬測試中,各品牌自動駕駛技術的差異也十分明顯。自動制動系統對物體的識別能力以及剎車啟動車速不盡相同。像寶馬 325Li 在自動制動系統的模擬兒童預碰撞測試中,60KM/h 時能成功剎停,70KM/h 則挑戰失敗。而在仿真測試平臺與方法上,約 90%的自動駕駛算法測試借助仿真平臺完成,不同品牌使用的仿真工具如 VTD、PreScan 等存在差別,測試場景開發對覆蓋度的要求也大不一樣。安全系數測試方面,歐洲 E-NCAP、美國 IIHS、中國 C-NCAP 和中保研 C-IASI 的測試項目與評定標準截然不同。
L2 級別自動駕駛領域,硬件配備、功能表現以及智能駕駛系統命名與實現方式都各具特色。價格親民車型往往只配備一個供駕駛輔助系統的攝像頭,高價車型可能有兩個甚至更多,有些還在車身四周布置攝像頭實現 360°無死角。雷達的運用也因品牌而異。功能表現上,配備 L2 級別自動駕駛的車基本都能自動跟車、剎車且響應及時,但跟車起步功能因軟件調校水平不同而有差異,國產車在剎車和加油邏輯上有不錯表現。
具體車型間,差異同樣顯著。以極氪 001 與特斯拉為例,算力上,極氪 001 算力更高,但特斯拉 FSD 系統數據積累多、測試范圍廣且能 OTA 優化;駕駛輔助功能方面,極氪 001 匝道處理出色,特斯拉專注全場景自動駕駛;停車輔助上,極氪 001 更靈活,特斯拉相對簡單;智能駕駛安全性上,極氪 001 在擁堵路段表現優異,特斯拉高速自適應能力強 。
總之,不同品牌的自動駕駛技術差異體現在諸多方面,每個品牌都有其獨特之處與發展方向,這也推動著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為未來出行帶來更多可能。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