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輛電動汽車達到了報廢年限?

目前對于電動汽車的報廢,還沒有專門的政策,主要參照燃油車的報廢標準。

非營運的小型、微型客車及大型轎車無強制報廢年限,行駛里程達 60 萬公里會被引導報廢。營轉非及租賃轉非的電動汽車自上牌日起 15 年報廢。

衡量電動汽車是否報廢,關鍵之一是動力電池。國家規定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質保期為 8 年或 12 萬公里,電池容量低于 80%就達到報廢標準。

一般來說,搭載三元鋰電池,續航 400 公里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 32 萬公里或使用 8 年需報廢;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續航 400 公里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 46 萬公里或使用 10 年需報廢。

此外,辦理注銷手續時,動力電池通常不能缺失,如缺失需正規部門出具去向證明,否則車管所不能辦理注銷。

純電動汽車的平均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正常使用下一般在 12 - 15 年。電池一般能充電 300—500 次,按高水平續航里程及年均行駛里程算,平均壽命為 6 年左右。電池壽命還取決于使用情況,如暴力行駛、不規范用車和充電會縮短壽命。廠家對電池的質保期不同,有些提供終身保修。電池壽命受充電循環影響,三元鋰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分別經過 1000 次、2500 次充電循環后,容量衰減到新電池的 80%。

總之,判斷電動汽車是否達到報廢年限,要綜合考慮行駛里程、使用年限、電池狀況等因素。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12.58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850防凍液的更換周期通常在兩年或四萬公里左右,不過這并非絕對標準。不同車型、使用情況等因素會使更換周期有所不同。普通防凍液多建議三年或六萬公里更換,長效防凍液則是五年或十萬公里。此外,車輛使用頻率高、行駛環境惡劣,更換周期可能需適當提前;
附近是有 24 小時補胎地方的。如今不少專業的汽車救援團隊提供此類服務,像疾速道路救援,憑借十多年經驗,在全國廣布救援人員,除補胎外還涵蓋多項汽車救援服務。在任城的金宇汽配城 B 區 -1 號樓有 24 小時流動補胎服務;西青、津南等地也有
不同型號的拆胎機操作方法雖在核心步驟上相似,但具體操作細節、設備控制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無論何種型號,基本都要經歷準備、分離、固定、拆卸等流程。比如準備工作都需清理設備、放氣、去鉛塊;分離環節都要讓輪胎與鋼圈分離。不過,像氣動式和液壓式拆胎
汽車救援電設備的功率跨度較大,小至幾百瓦,大到數千千瓦。常見的救援電源車輸出功率多在50千瓦至500千瓦之間,能應付多數常規應急用電場景。不過在特殊需求下,也有輸出功率達1000千瓦甚至3000千瓦的電源車。而像先科應急啟動電源這類小型設備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