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的算法是怎樣工作的?

無人駕駛汽車的算法工作原理是一個復雜但精彩的過程。

首先說傳感,一輛無人車通常裝備多種主傳感器,像 GPS/IMU 傳感系統,能通過高頻率更新數據幫助定位,GPS 定位準但更新頻率低,IMU 實時性強但長時間準確性差,兩者結合能提供既準又實時的位置更新。還有 LIDAR 激光雷達,用于繪制地圖、定位和避障,準確率很高。

再說感知,它能定位無人車位置和感知所處環境。自動駕駛算法路線主要有兩條,一種是端到端的純視覺神經網絡,成本低,依賴大數據訓練能不斷升級,給后續模型輸入統一;另一種是視覺神經網絡和雷達探測器數據結合,再基于規則優化的路徑規劃算法,這種對于距離檢測精確,攝像頭數量也能減少。

另外,SLAM 算法也是核心,全稱是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能在未知環境中通過機器人運動和測量學習環境地圖并確定位置,如今應用廣泛。

在深度學習算法方面,一般分成數據采集處理、訓練、優化、建立分類模型等步驟。主要用于感知、決策、執行三大模塊,比如路徑規劃全程,先在感知/定位模塊輸入數據,再在路徑規劃模塊完成規劃,最后在行為仲裁模塊控制發出指令。

車輛自主駕駛系統分信息感知、行為決策及操縱控制三子系統。路徑規劃是基礎,分全局和局部。全局規劃根據全局地圖信息規劃粗略路徑,局部規劃要根據局部環境和自身狀態規劃無碰撞理想路徑,規劃方法有空間搜索法、層次法等。汽車自動駕駛任務分三層,上層路徑規劃靠 GPS 定位和電子地圖等先驗信息得到最優路徑,中層行駛行為規劃依據主車環境信息。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汽車搭電收費會根據距離遠近變化。一般來說,距離越遠收費越高,因為救援人員前往車輛所在地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成本。保險公司通常在 50 - 100 公里內免費救援,超出后收費多在 50 - 200 元左右,救援師傅每公里可能收取 3 元左右,也
在偏遠地區汽車救援能提供搭電。如今許多道路救援服務提供商致力于全面覆蓋,不少偏遠區域也在其服務范圍內。雖然偏遠地區救援資源稀缺、路途遙遠、路況復雜,救援難度較大,但周邊維修店、品牌汽車及專業救援公司等都能發揮作用。周邊維修店熟悉當地環境,品
平板運輸車拖車的最大承載重量因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常見范圍在 1000kg - 10000kg,也有遠超此范圍的。一般特定尺寸和配置的平板拖車承載量更高,如 8*2.2 米的平板車載重可達 30 噸,重型平板運輸車承載量可達 30 噸以上,
汽車沒電了可以找保險公司幫忙。多數保險公司為投保車損險的客戶提供免費搭電服務,一年內有一定次數限制,像有的公司可免費救援 3 次,有的僅有 1 次 。不過,未投保車損險或在高速公路上,保險公司可能無法提供免費服務甚至直接救援。此外,不同保險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