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圖標的歷史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馬自達的圖標有著豐富的歷史演變過程。

最開始,馬自達的前身是一家軟木塞生產公司,其徽標是帶有虛線的紅色圓圈。

1927 年轉型到重型機械制造后,1931 年生產第一輛三輪卡車 Mazda-Go 時,車上用的還是軟木塞公司的標記。

后來,馬自達根據廣島的名字在 1936 年開發了綠色背景上有三條波浪線的 LOGO,代表大田河三角洲的三股水流,一直用到 1950 年代后期。

1954 年,因出口車輛需要,馬自達開發了以圓形圖案中間帶字母 M 且兩端拉長與圓圈相交的徽標。

1964 年 Cosmo 原型機及 1967 年生產的 Cosmo Sport,馬自達將圓角徽標嵌入三角形中。

70 年代中期,馬自達使用拼寫字母和風格化的 Z 字樣徽標,直到 1997 年。

90 年代,馬自達曾推出方形菱形徽標,類似雷諾的徽標,存在時間較短。

1992 年,馬自達將該標志裝飾在第一代 Miata 等汽車上,1997 年開發出類似翅膀的 V 型字形且與方形圓交會形成 M 形的徽標,一直使用至今。

馬自達車標的演變反映了其不斷發展和創新的歷程,從最初的簡單設計到如今富有特色和寓意的標志,展現了品牌的成長與進步。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三元鋁電瓶中度損壞修復的費用沒有確切數值,會因多種因素而波動。電瓶容量不同,修復價格有別,容量越大費用越高;車輛類型差異也會影響費用,電動車和汽車的修復成本大不相同;電池組使用年限長短,導致修復方式不同,費用也有高低之分。總之,要想知曉具體
電瓶常見故障都能修復,如不平衡、失水、硫酸鹽化、極板軟化等。當電瓶出現不平衡時,可找出性能相近的電瓶組合使用;失水的話,小心撬開蓋板補充適量水分即可;硫酸鹽化則可用脈沖修復儀分解硫酸鉛結晶;極板軟化可先深放電,再用活化儀刺激極板恢復活性。不
選擇適合自己的國產品牌汽車車身貼膜,需綜合品牌特色、自身需求和預算來考量。市場上,膜一姐秉持環保創新,其隱形車衣性能出色;量子膜高科技隔熱,效果顯著;瑞盾性能卓越且價格親民;北極光作為新秀,性價比突出。不同品牌各有優勢,車主可以結合自身對隔
汽車蓄電瓶修復后充電時間通常在 8 - 12 小時,不過這并非固定值,會受諸多因素左右。不同類型的電瓶,如鉛酸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因充電特性有別,充電時長也不同;電瓶容量大小、受損程度、充電器輸出功率高低、是否長時間未用或深度放電后修復,以及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